马伟,字溪石,号逸轩主人,陕西周至人。书法宗法二王,兼习汉隶、北碑,工行草,书风沉着而飘逸。曾师从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李正峰先生。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工作近30年,参编高等院校《师范生三笔字教程》、《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程》等教材。出版《中国历代书法名帖》等系列法帖。为全国各地举办《书法与传统文化漫步》报告50余场。
现为教育部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陕西考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老教授协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安文理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兼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副主任,《于右任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
含蓄儒雅 朴实无华--马伟(溪石)书法浅读
几幅含蓄、儒雅的书法作品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神--这是我在评审全市教育系统"廉政书法"时印象最深的一瞬。那还是2004年的事,市委宣传部让我评出这批作品的获奖者,名叫“溪石”的几幅行书在近百幅的参展作品中十分抢眼,便当仁不让的给出了一等奖的评判。作者单位标注为西安文理学院,事后,在学院几经打听,无人知晓其何许人也。直到2006年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成立时,在理事会上认识了这个叫“溪石”的年轻人,竟然是文学院的马伟,“还有些深藏不露的味道啊”,我和他开玩笑说。
近些年,马伟对于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作热情更是令人刮目,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在省内外展出并获奖,还被多家专业艺术馆所收藏。他涉猎多端,尤以二王为风范,又博取唐宋间大家为楷模,形成自家面目。他的作品善取众长,以行书为最,点画温润而势足力沉,阴阳得宜,刚柔兼济;结字平稳而奇巧,布白均衡,张弛有度;章法中和,不激不厉,开合有度又不失洒脱,行间呼应一气贯通,常常是状若断而还连,行如走而戛至。他的作品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正因如此,索他墨宝的爱好者常门庭若市,而他从不拒绝。他说,“喜爱你的字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多好。”字如其人”,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却又透视出深厚的儒雅气质。
吴天祥
马伟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勤奋好学,攻学诸家,他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认为练字的过程其实就是“练心”的过程,书法的修习其实也是品行的修习。马伟先生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借用康有为先生对书法的这段赞誉,来形容马伟先生的书法艺术风采很恰当!
他对学古人和自己创新都持有谨慎的态度。他教育他的学生要积极学习古人,要深入到传统的精华中去,学习书法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要学会深入研究,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扎实地学习、研究古人,才能逐步提高自己。
马伟先生认为,之所以要学习传统中的精华—“正统”,是因为“正统”是传统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他还指出,书法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一门学问,故而学习书法就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而去独立地学习,要把书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去研究。
马伟的书法创作与他的书学思想心手相应,其书法从碑刻中汲取营养,尤其在《石门铭》诸碑中获得结字造型和用笔方法,逐渐地涵养提炼,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行楷书,其行书作品文气充盈,恣肆挥洒,又有着特有的细腻风格。具体来看,结字灵动,笔法清刚,笔势甚得迅疾之致,章法有浓郁的书卷气,天真烂漫,典雅精到。其书风深得“沉着痛快”之风,笔法跳跃,书写感很强。
近些年来,有些人的字,远离了书法的实用性,追求所谓的“新、奇、绝”,字写得变异,觉得把字写得让人不认识就是造诣高、有艺术性。其实,这就是一个误区,也是书法艺术的最大忌讳。书法艺术是需要有所发展,但在方向的上,一定要符合书法的规律,尊重传统,守正创新,要有章有法,如唱戏一样,讲究字正腔圆,写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写的让人看不懂的书法就是高深,这就偏离了正轨,就不是正道。“正本清源”是书法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尊重传统、勇于创新是马伟先生所倡导的创作理念。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马伟艺术生命中最坚固的根基。身处现代生活中的他,深感今人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审美情趣也有差异,他开始研习更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的创作,在传统与现代、庄重与率意之间,苦苦求索。